网站截图

教育部学历查询网站、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网站、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和调剂指定网站。
一、基本信息
- 名称: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(简称“学信网”),英文名称为China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Information Network。
- 主办单位:原为“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”,2022年2月16日更名为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(英文名:Center for Student Services and Development, Ministry of Education)。
- 成立时间:2001年12月正式开通。
- 主要功能:
- 学历查询、学籍管理、学位认证。
- 高校招生(阳光高考平台)、研究生招生(研招网)、港澳台招生等。
- 就业服务(如网上签约、征兵报名等)。
二、发展历程与重要事件
1. 早期建设(2001–2005年)
- 2001年:开通“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查询系统”,启动学历电子注册。
- 2002年:教育部批准数据仓库建设,启动图像采集工作。
- 2003年:完成1991年以来学历数据库建设,开通研究生网上报名试点。
- 2004年:与公安部联合打击学历造假,推出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。
- 2005年:
- 开通“阳光高考信息平台”(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致辞)。
- 推出“学信人才频道”,提供学历查询服务。
2. 功能扩展(2006–2015年)
- 2006年:
- 合并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(域名变更为yz.chsi.com.cn)。
- 开通“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”和“港澳台招生信息网”。
- 2007年:推出“学信就业平台”和“新生学籍查询系统”。
- 2008年:
- 开通“在线验证系统”,推出《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》。
- 启动全国高校学籍学年电子注册。
- 2009年:正式启用“学信网”简称,开通“学信档案”(学生可查学籍学历)。
- 2010–2015年:
- 推出“大学生预征报名系统”“政法干警招录网”等。
- 2014年签署《格罗宁根宣言》,推动国际学生数据电子化合作。
- 2015年开通“自主招生报名系统”,举办百年学历展(展出晚清至现代学历文献)。
3. 近年发展(2016–2022年)
- 2016年:
- 上线“学职平台”(链接学生、高校与企业)。
- 推出“i乡音”平台,保护方言文化。
- 2017–2019年:
- 学历查询服务接入中国政府网。
- 上线“学信网App”(iOS/安卓版)和“阳光高考百度小程序”。
- 2020年:
- 疫情期间推出“网上签约系统”“返校信息采集系统”等。
- 开通“强基计划报名系统”“艺术类招生远程提交系统”。
- 2022年:
- 主办单位更名(2月16日)。
- 学位认证服务调整:8月学位网功能迁移至学信网,提供学位查询与认证服务。
- 9月同等学力申硕管理平台迁移至学信网。
三、核心功能与服务
- 学历与学籍管理:
- 提供学历查询、电子注册备案表、在线验证报告。
- 学籍信息管理(含新生注册、学年注册等)。
- 招生考试服务:
- 阳光高考平台:高校招生政策、特殊类型招生(如自主招生、强基计划)。
- 研招网:硕士研究生报名、调剂、录取检查。
- 港澳台招生:内地高校面向港澳台学生的招考服务。
- 就业与征兵:
- 全国征兵网(应征报名、政策宣传)。
- 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系统、就业创业指导平台。
- 国际与方言保护:
- 与美国大学网合作,推动学历认证国际传输。
- “i乡音”平台(保护方言文化)。
四、技术与社会影响
- 数据建设:自2002年起分阶段构建数据仓库,覆盖1991年以来的学历信息。
- 改革调整:2022年整合学位网功能,实现学历学位认证“一网通办”。
- 社会服务:在疫情期间推出远程面试、返校信息采集等系统,支持教育管理数字化。
参考资料
- 学信网官网、教育部公告、百度百科词条(注:部分内容需以官方信息为准)。
总结:学信网是教育部权威的教育信息服务平台,涵盖招生、学籍、学历、就业全链条服务,并通过技术升级和国际合作不断扩展功能,近年重点整合学位认证服务,成为学生、高校和社会机构的核心数据枢纽。